发布时间:2023-06-20浏览次数:380
中新网济南12月6日电 (孙婷婷)今年入冬以来,山东各地充分利用冬闲时间,组织人工、机械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用电、道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寒冬时节,位于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火热。多台挖掘机、平地机、粉料撒布车等大型机械正在进行路基作业以及河道清淤。项目竣工后,该县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面积121.15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3.91%。
“以前田间路是土路,收庄稼时赶上下雨,路面有积水,大型机械根本进不了地。现在路、水、电都接到地头,我们种地比以前轻快多了,也更有底气了。”种粮大户李建国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耕地质量能提升1个等级以上,粮食产能提高10%至20%,预计每亩每年节本增效5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作为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齐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实现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网格、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每50000亩一套综合服务站,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功能全”的高标准农田九大配套体系,显著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农业节本增效、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灌溉设备是高标准农田中的重要设备。近日,在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演马村的大田里,一台228米长的平移式喷灌机主体设施搭建完成。与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相比,该设施可以节省90%的劳动力,节水30%-50%,增产10%以上,同时配备了智能化物联网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四情”信息数据,实现远程水肥一体化灌溉,从而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小干热风的影响。
“我种了1000多亩地,以前用卷盘式喷灌机,一台机器一天浇20亩地。使用新型的灌溉设施,我在家中轻点手机就能浇地,既节省人工又节水,更坚定了我科学种田的决心。”桓台县大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铭说。
青岛平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高绪龙 摄
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道路硬化、配套农灌电、水源建设等,提升该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提高该片区与农田的抗灾抗风险能力。在项目现场,一台台挖掘机紧锣密鼓作业,开展沟渠疏浚、管沟开挖,工人有序焊接节水管道。
“平度市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6.8万亩,其中李园街道的项目有2.2万亩新建任务。”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金君超介绍说,目前,平度市已开始探讨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保险试点,主要围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意外事故保险、设施设备自然灾害损坏和人为损坏保险等方面,为提高建设质量和建后管护水平提供有效保障。
青岛莱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于言朋 摄
连日来,青岛莱西市抢抓冬季农田建设“黄金期”,通过水源、节水灌溉、田间道路和堆肥还田培肥地力等工程项目实施,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在马连庄镇项目区山北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多台挖掘机分布在不同区域挥动着“长臂”,开展沟渠开挖、池塘整修等作业。
青岛莱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于言朋 摄
“这里是岚桑村1号硬化路工程,全长998米,我们上足人力和设备加紧施工,目前正在整修路基,主体工程月底前完工。”马连庄镇项目区施工负责人介绍说。据悉,莱西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4.5万亩,实施区域包括水集街道、沽河街道等6个项目区。
兰陵县充分结合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对条件相似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改造,由小改大、由弯改直、由薄改厚、由陡改缓,将原有小地块改为大地块。兰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兰陵县充分结合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对条件相似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改造,由小改大、由弯改直、由薄改厚、由陡改缓,将原有小地块改为大地块。”临沂市兰陵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颜廷勇介绍说,高标准农田将形成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兰陵县充分结合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对条件相似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改造,由小改大、由弯改直、由薄改厚、由陡改缓,将原有小地块改为大地块。兰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兰陵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9万亩。该县通过机井水源工程建设、排水沟清淤、电力配套建设、道路硬化提升工程等措施,确保旱能浇、涝能排,促进了农产品产量质量提高。
在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蛮营村,施工人员正在开展农田打井铺管作业。宁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680万元,针对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短板,实施统一规划、集中改造、连片开发,让零散地块变成规模经营的高产田,实现普通田到增粮田的转变。项目现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道路施工、打井铺管,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淄博市沂源县大张庄镇通过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开发与利用,以“工业化思维”探索“土地流转—企业运营—项目推进—金融赋能—升规纳统”发展路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运营模式,引进圣邦农业种植花生和油葵等,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显著提高了土地效益。
菏泽鲁西新区吕陵镇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郝胡同、晁庄等8个行政村。截至目前,该镇建设高标准农田3600亩,配套机井23眼,修建桥涵闸两座,排沟清淤1.057Km,铺设田间道路1.759km。“以前浇地都要扯很远的电线,自从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我们接通电源就出水了,很方便。”吕陵镇葭密寨村村民杜新江说。
近年来,鲁西新区健全“田长”制机制,常态化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地整治等工作,补充耕地1万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此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护机制,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478.9万元,小麦保险承保率达到86.75%。
在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贾庄“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正在进行无人机巡田。“目前我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耕种管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管理。”何石宝表示。据了解,目前,该核心区已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带、麦秧绿、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资料图)在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武赵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农民正在使用智能喷灌设备为麦田浇灌越冬水。近年来,茌平区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土壤墒情,根据墒情自动设置需水量,农民只需手机远程操控即可。马红坤 摄
记者查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了解到,山东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提高粮食产能约100公斤,为该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随着粮食消费结构升级,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今后一个时期,该省仍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巩固提高粮食产能筑牢基础。(完)
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6日获悉,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在2023复旦管院科创周开幕论坛上分享了“如何获得诺贝尔奖”的“秘籍”:让年轻的科学家独立负责;5人左右的小型团队为最佳规模;具有充足研究经费;要有来自同侪的强大压力;没有等级观念,学生们要和诺贝尔奖得主一样充满自信。
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在线发表演讲。(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生物智能从进化中学习,最具多样性特性的物种会有更多机会生存下来。人类智能中,真正重要的是互相学习。”迈克尔·莱维特的在线演讲聚焦“生物智能、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指出,地球上有三种不同但密切相关的智能:生物界有生物智能,人类有人类智能,计算机有人工智能。生物创造人类,而人类创造了计算机。
“互联网让人类可以进行全球学习,人工智能更是大幅提升了学习信息的收集效率。”迈克尔·莱维特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结构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他还介绍了应用计算生物学和AI对于癌症的研究探索,并指出:“更好的科学会带来更好的发明专利,更好的发明专利会带来更好的药品。”在癌症代谢成像中的量子力学应用方面,迈克尔·莱维特指出,ChatGPT超极化MRI(核磁共振)使得肿瘤代谢在实践和空间上的量化成为可能。
陆雄文教授发言。(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对于人工智能,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闭环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研发成功率。“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各个技术赛道和产业赛道正在发生的变化,不仅将改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面貌,还会改变所有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他指出,本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革命有着显著不同。“它是多赛道并举,相互交融、形成聚能,然后爆发。”
在陆雄文看来,今天的人工智能扮演了基础设施的作用,将影响所有行业的发展,也势必对管理教育带来巨大变革。“未来五年、十年,人工智能一定能更好地辅助教学。”他说。
据悉,“2023复旦管院科创周”将持续至12月15日,围绕“管理赋能共同成长”主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汇聚海内外数十位嘉宾,将举行“科创企业案例创新论坛”“复旦科创先锋年度论坛”等10场不同主题科创论坛等,并开展“共振·与科创同行”线下联展等一系列科普文化活动。其中,“共振·与科创同行”特展为期一个月,将展出不同领域的复旦大学青年科学家、管理学院科创校友所选送、创作的作品,用不同视觉形式呈现他们的科研、科创实践成果。
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马剑鹏教授直言,科学家与一般商人不同,科学家对自己的成果总是充满自信,这是他们能够实现科研成功的一个关键。“因为科学家对自己的成果非常珍视,也容易产生'特殊情结',这在创业过程中却可能导致失败。”他指出。
“科技转化最主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谈到初创企业的成功要素,来自企业界的黄平认为,创业者的学习能力是关键。“从一个创意到产品,从产品到收入,从收入到利润,从利润到现金流、到企业上市,对创始人的知识技能、经验、背景要求是不一样的。”黄平表示,“不可能有一套成功经验能‘一招鲜吃遍天’,最重要的是能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迅速学习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技能不断进步。”(完)